《地衣荒物》以物尋根 透過選物傳遞沈靜意念

荒原中見生機

走進《地衣荒物》這間選物店,乍看是一片大地色系的各種物件擺設,有古舊器物,也有嶄新卻看似懷抱時間醞釀許久而成的物品,新舊融合不見痕跡。各式藺織藤編、木植金屬、礦石陶器等自然材質的工藝物件錯落陳置,卻又彼此呼應。秘魯聖木香粉緩緩燃燒,煙冉冉繚繞整個空間,這個低彩度的荒原場景讓人心逐漸沈靜下來。但,若是更靠近細看周遭,便會驚喜發現,這片荒原其實生意盎然。

點滴意念  構築開店契機

《地衣荒物》是一間由三位創辦人一起打造出的台灣選物店,搜羅許多台灣工藝創作者的作品。其中一位創辦人謝欣翰說,會開這間店純屬意外。有深厚設計背景,做過表演者,也過做電影美術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間店的老闆,但自身的多元經驗卻讓他在探索生命的過程中,逐漸萌生了打造一片荒原場景的念頭。從前在工作中創造影視場景,現在的他則透過這間選物店來構築自己理想生活的畫面。

這是一間由意念點滴凝聚而成的店,店名《地衣荒物》便是由兩個承載許多意義的詞彙所組合。謝欣翰說,「地衣」是他非常喜歡的一種生命樣態。「地衣是一種真菌類,通常出現在樹皮或石頭上。它也是生態環境中的空氣指標,只要這個環境⻑出地衣,便促成周遭動植物蓬勃生⻑,就好像土地的衣服,是守護土地一般的存在。」

「荒物其實是日文「あらも」的漢字,荒物屋(あらものや)是早期日本文化中的五金行,販賣許多自然材質的⺠具,例如掃把、編織籃、陶器等等。日本在台灣殖⺠時,台灣也曾經出現過荒物屋。」他將原本荒物屋的意義作延伸,期許這間以自然材質為主的選品店,也能成為文化的拾荒者,將被忽略遺忘之物找出,重新擦拭打磨,反璞歸真,找到其曖曖內含光之所在。同時,地衣荒物的英文店名「Erthing Way」,更是傳達了店主人希望來客能夠因為接觸了店內選物而逐漸找到接地的生活方式——「透過文化扎根,緊密牽繫與台灣的土地連結」。

重新定義台灣美學  也重新找到自己的根

在城市中⻑大的謝欣翰,不諱言自己其實經常懷抱某種鄉愁——看似從未離開家鄉,卻又矛盾地無法感到平靜,好像一直想要找到根,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而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得島上的文化多元交錯,更讓他曾經對於「到底台灣人是什麼」感到困惑。過往的工作經驗中,他曾經有段時間與日本人密切相處,驚覺自己說不出台灣的特色,種種經歷讓他因此起了念頭想找尋屬於自己定義的台式美學。於是,這間店的選物,便是他一點一滴尋根的醞釀與累積。

「生活物件這件事情,它其實反映著庶⺠文化的設計。我會用『設計』這兩個字是因為,比如說你怎麼吃飯,就會影響到餐具怎麼設計。」謝欣翰說,當地的氣候、環境,以及建築蓋法,也會影響人們如何製作掃具、攜帶購物袋等。看似僅是單純的一個個生活物件,擺在一起便如人類學的研究田野,我們因此得以拼湊出當地人生活風景的脈絡跟輪廓,於是就也帶出專屬當地的風格。

放眼望去,選物多質樸原始,沒有華麗鮮豔的外貌,,反而更耐看。視覺上也許粗糙,但近看物件的肌理會發現十分吸引人,使用上也會充分感受到其細緻之處,有精巧的設計細節在其中。「很多人說我們是『台式侘寂』,但我覺得原本日本定義中的『侘寂』有更多『哀』的成分在。」相較之下,謝欣翰認為地衣荒物所定義的台灣美學廣褒過往各種族群文化,揉合古老歷史,交織出一種更厚實的混種狀態,仿若隙縫中所透出的光,是更有生命力的存在。

以選物傳遞念想

物體承載信念,也承載意義。「我們想去探討看不見的東⻄。」明明是一間選物店,要如何透過物質去探討眼睛所不能見呢?「我覺得生活文化跟人的行為,它其實就是來自一種信仰。」謝欣翰舉風水為例,古時人們信仰風水,以物件擺設來構築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空間,而那些風水之物,其實就承載了這樣的信仰。他舉店內最近陳設陶藝家王瑞竺所做的聚寶盆為例,聚寶盆在風水概念中能幫助擁有者聚財,或是匯集好的能量在家中。他認為地衣荒物並非要去探究風水信仰是否屬實,而是想要在探究老祖宗智慧之時,也能為現今人類的生活帶來老而不舊的解方。

在這個時代,大疫肆虐,戰爭烽火未平,動盪感一波一波不見止息,人們因此越來越傾向朝內心探索,以追尋平靜。「表面上我們是一間選物店,可是我們想提供的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想像,或是對於情感的感知能力。」無論焚香,還是使用樸實的茶具砌一壺茶慢慢地品,又或者僅僅花上幾十分鐘觀看水晶各面的折射——藉由使用這些器物建立儀式感,同時也逐漸靠近自己內心中的止水之湖。「你可能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領悟,例如自己有什麼掛念沒有放下,或是感到感謝,又或者感受到無常的浪漫,這些就會是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選物帶給大家的。」「你覺得你擁有它可能會獲得一個風雅的生活,或是被安慰。」當人們賦予物體一個信念或定義,物體便在擁有者的生活中協助其找到心中看不見的定錨。

因為開店,謝欣翰認為自己越來越能接受自己的生命樣態是由多元文化所構成,原本對於尋根的慾望與焦慮也逐漸轉為較為舒適的方式去看待,反而變得很享受這種不斷思辨與發現的過程,而這一切皆是店中物品所給予他的體會。「很多東⻄就是看不見哪,但是我覺得我們只要能夠去提供一個路徑,讓大家可以去思考這些看不見的東⻄,跟思考精神生活的想像,就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地衣荒物提供了一個答案,但不設限有更多的可能性。今天來店裡的人,未必會帶走實體的物品,但若是他因為和這些物品相遇,而得到一些對事物新的看法與啟發,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