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蕪湖街泛起醇香 《鳥山。商號》以精品咖啡連結紅磡老區

紅磡蕪湖街街頭熙熙攘攘,老區街道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事風貌,有剛到過觀音廟參拜的誠心善信、匆匆趕至菜市場買菜的主婦、彎下腰且身旁伴著外傭的長者,還有手捧精品咖啡的一眾街坊。曾旅居台灣三年,在宜蘭習成咖啡沖調的Andy,深受當地生活文化影響,故於數年前回港後,與朋友共同創立《鳥山。商號》這家台式精品咖啡店,把咖啡醇厚香味飄至紅磡老區。並以自身創意串連附近小店,製作充滿社區情懷的聯乘菜單,以店舖空間連結附近街坊,在老街道泛起一陣溫暖窩心的人情味。

台灣旅居三年 學會擁抱生活

媒體工作出身的Andy數年前遇上工作瓶頸,本已熱愛台灣文化的他選擇到當地稍作休息,卻於無意間展開了三年的旅居時光:「嗰陣我去台東以外嘅一個島,叫做蘭嶼,係一個好純樸嘅原住民嘅空間。有次我坐咗喺佢哋嘅「發呆亭」嗰到一日,真係純粹望住個海,乜嘢都唔諗。當你放完空啦,感受到大自然,感受到人性本身原來可以咁輕鬆咁舒服嘅時候,返嚟香港嗰程飛機我打咗封辭職信quit咗份工。隔咗兩個月,我就去咗台灣學咖啡。」

台灣旅居期間,Andy一邊在當地朋友的咖啡店工作,一邊深入研究咖啡沖調,他直言當時最大的感受是學會擁抱生活,珍惜當下,別讓可貴生命全然浪費於埋頭苦幹,重複無趣般渡日。本來已漸在他鄉習慣新生活的他,卻突然迎來新冠疫情,因著無法獲得新的工作簽證,才最終回到香港這片成長地。碰巧當時香港社會彌漫著一股迷惘氣氛,他認為大家或許都需要一個純粹平和的小空間,靜下來感受獨處或與朋友相聚的時光,故把開設咖啡店這個想法,提早了十年多實行,同時亦趁這機會,把精品咖啡帶進蕪湖街。

以咖啡作媒介 建成老區溝通橋樑

台灣又稱寶島,「鳥山」二字正是把「島」字分拆開,寓意店舖像鳥兒般,引領大家飛翔和感受更多。另外,台灣習慣稱集結輕食、選物和其他文化音樂活動的咖啡店為「商號」,故便仿效台灣,把店名取為《鳥山。商號》。當初Andy選址紅磡,盼把精品咖啡帶至較傳統嘅社區,以用心調製的咖啡作溝通媒介,嘗試拉近老區街坊與經常被定位為「中產玩意」的精品咖啡之間的距離。

除此以外,亦皆因紅磡在Andy心中,自小便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存在:「紅磡對我嚟講係一個幾重要嘅存在,可以話係自己第二個屋企。紅磡呢個區本身正正喺我爸爸返工嘅地方,因為以前佢係做九廣鐵路嘅貨運場。可能係朝早七點幾鐘,就會陪佢搭樓下紅van,去到紅磡觀音廟落車。由觀音廟開始行一段路,慢慢就會上橋落橋,開始對紅磡個地理位置同結構都開始熟悉,對於呢個空間本身已經有頗重嘅情意結。」另外,他同時認為紅磡與台灣社區亦有幾分相似,除了區內本身自帶的濃厚人情味、店舖與店舖之間的互助熟絡感覺外,他更發現紅磡舊區區內並沒有天橋接駁街道,街坊正好可以回歸基本,真正「踩住塊地」,與經常踫面的熟悉面孔問好「吹水」,形成一個滿載連結的社區。


雖然《鳥山。商號》常被社交媒體標籤為「打卡」必去的「文青小店」,但Andy則形容因著自身個性向來開朗健談,自覺小店實為更像一個有點煩人瘋狂的存在,亦於不知不覺間,與周遭店主及客人成為了密友。他笑稱店內猶如「吹水閒聊所」,平日總會有一群熟悉的臉孔聚在店內,集合老中青三代,同在店內閒談或處理工事,好不熱鬧,更快可把大家慣常坐的位置編成固定的「座位表」。

翻開《鳥山。商號》的菜單,映入眼簾是滿滿的聯乘餐點。不論是與相隔一街之隔的《康儀烘焙》,還是與對街的《生記滷味》,Andy都熱衷於與附近的街坊小店合作,一同設計自家餐點。正如早前與《生記滷味》合作推出的「潮洲酸醋咖啡」,便是把傳統潮式風味融合果香咖啡,嘗試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連結起來,透過聯乘餐點,拉近彼此距離:「我係一個鬼主意比較多嘅人,成日得閒無事沖咖啡嗰陣就會覺得可以搵嘢玩,所以我自己好鍾意crossover。舖頭又好人生都好,都係愈多人玩就會更加開心。」

 

Text by J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