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之黃昏 九指工匠李師傅

文、圖:袁智仁

勤勞換來不是生活,而是無奈。本地最後一位彈弓老師傅,半世紀手藝,面對發展洪流,卻落得黯然失落,手藝失傳。

走過油麻地,香港手工藝的最後樂土,打鐵、燒焊之聲,不絶於耳。當今日權貴視躺平為洪水猛獸,街道上的老師傅回首幾十年血汗,不願意躺平,每位都是勤勞的典範。發展將至,換來卻是白忙一場,衣砵失傳。

 

力高彈簧所有的唐樓,為本地其中一最漂亮的戰後唐樓群,有外國公司購入並活化出租

 

市建局9月公佈《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下稱《油旺研究》),意味重建降臨,等於宣佈手藝的消失。不少本地特色老師傅拼搏一生,用雙手服務市民,紮根在油麻地,面對重建沒有聲色來臨,卻只能望天打掛。

位於廣東道的力高彈簧老闆李生,12歲入行,現在76歲,見証這行業超過60年,與太太、女兒和女婿,一家人守護彈弓業。他打開雙手,剩下九隻手指,扭曲的指骨,結滿厚厚的繭。

 

因為規劃限制,不少工藝需要在唐樓才可生存

 

「彈弓是最唔起眼的手藝,但是必須要,好重要,每一個工程,都會遇上彈弓。」彈弓看似平平無奇,但小至金鐲手飾、鋼琴部件、汽槍玩具,尿兜配件、遊樂場木馬,升降機零件,大至填海挖泥器,彈弓都不可缺少。「平時做急件彈弓,只需一小時處理的彈弓,淘寶要打版,起碼要一星期」,天下彈弓,唯快不破,淘寶也不是他的對手。

六十多年跟彈弓一起,李師傅故事太多了。

 

李生的手,只有九隻手指,充滿血汗的工匠雙手

 

九隻手指

工場中,火花四錢,李師傅女婿製作停車場升降欄的彈弓,將鐵枝用機器扭成彈弓,再切割,並於兩邊加上掛鈎。「小心小心」李生提醒參觀的筆者,他卻因為工業意外失去一隻手指,面對受傷習以為常。

「昨天,做彈弓的時候,不小心把一塊肉切掉,流很多血,這些情況很常見,不會害怕」指着貼着膠布的手指,他仍滿面笑容。

 

做彈弓的工具

 

「即場做彈弓,將鋼線用機器屈曲,再用高溫將其定型,好像焗蛋糕。」70至80年代是行業最興旺的時代,「一日用幾罐石油氣,𠝹碟要用幾盒, 100公斤的鋼線,兩三個人好快用完」。當年李師傅每日早餐後,回到公司,工作至凌晨一點、兩點。日間做大件的彈弓工作,夜晚做細微的彈弓。

「只要有一個sample、或者是尺寸,我就做到彈弓。」粗線條的彈弓,外圍的鐵枝大,比較難整,每條可賣上幾千蚊,甚至上萬元。

他從膠袋取出一個微小的彈弓樣版,「頭髮是0.3毫米,這個彈弓的鐵線是0.2毫米,比頭髮更細。扭成彈弓的形狀,普通人才看得到,這是金飾手鐲用的彈弓。」看似難以完成的彈弓,也由師傅一家雙手包辦,如今年紀漸大,最細微工作交由女兒處理。

 

較粗的彈弓,價值較高,需要過千元

 

最不起眼的彈弓

「冇一條彈弓難做。」李師傅淡淡然道出,奇幻的故事,這才是真師傅。

彈弓,能通便。他幫新鴻基等地產商做彈弓,因為商場男廁的尿兜,常有尿跡,慢慢變成尿石,令到厠所淤塞,需要用電批,配上特製彈弓,打散在尿兜上的尿石,才令廁所暢通無阻。

彈弓,能填海。移山填海,香港最厲害之事。而用於填海船隻的彈弓則算較大型,挖泥機在海底挖泥沙,船隻靠彈弓拖着挖泥耙,遇上石頭可避震,避免機器損壞。

 

彈弓店看似雜亂,但每件品李生如家珍數

 

時代不同,彈弓需要也改變了。以前常有維修床褥的彈弓,現時這類工作現在已很少了。取而代之,近年流行年納米樓,收納牆內的升降床成為大熱,每次遇到損壞,需要找他們特製彈弓。

他現時主要做較值錢的「急件」,而這類師傅級工作於全港已碩果僅存。他最大客戶是升降機和冷氣機公司。後者,因應政府的要求要加裝彈弓,減低噪音,所以生意繁忙。

「通常找我們的工程都很趕急,他們不會告訴我們彈弓的用途,只將損壞的彈弓給我看,叫我做一個新的。很多客人對我很好,有的完成通渠和維修工程後,跟我說十幾人停工,就等着我的彈弓,幫到忙。他們會買西餅、咖啡過來請我吃。」

 

李生和他的六十多年彈弓店,跟周圍社區關係良好,周圍舖頭會找他們做彈弓,分工合作

 

用心就是不躺平

「我的工作是很快速,有質素。」老師傅自信來自凡事用心。

平時客人買20元的彈弓,李師傅和太太都會用手,幫客人調校屈曲彈弓,每次要花很多力,他們的手都變形了,手指向內彎曲。

做彈弓,對得起客人,小小彈弓影響很多人。他念念不忘80年代後期,政府找他維修木馬和搖搖板的彈弓,「一定要穩陣,不可以左右搖動,小朋友安全很重要。」

 

李師傅女婿製作升降欄彈弓

 

「幫到人,搵到食」,直到現在,他指這行頭仍可搵到食,「希望有後生仔繼續做落去。」人手不足,卻請不到人。他一直招收師傅,但未有人盡得真傳。「這份工作,識不到女仔,很污糟,不能帶手套,因為手套很容易勾到其他東西,受傷。滿手都是癦屎,黑色。因為應付急件,客人通常要求半小時至1小時內完成,全日24小時,都要應付不同顧客的要求。」

不時有理工大學設計系的學生來找他買彈弓,他都傾囊相授。

 

昔日行李師傅做彈弓,一天用上三罐的石油氣

 

被重建結束的行業

「這裏做冇前途,做這些生意賺不到大錢,但能夠生活。」他常常掛在口邊,他不擔心無生意,只憂心承傳。

油麻地變天,落入重建的範圍,《油旺研究》李師傅毫不知情。重建尚未到,但影響已迫近。

「新填地街重建多,令空置舖頭好少,不停加租,現在我們的舖位要八萬元租金。」承擔不到昂貴的租金, 64年的店舖,李師傅或許忍痛,選擇下年結業。

 

力高彈簧的門店,64年都是實而不華

 

他離不開彈弓,也離不開這舖位。店內的機器很多有超過半世紀歷史,最珍貴的是從英國軍艦拆下來的一台,原本用來作艦船維修,他用皮帶改裝,成為做彈弓機械,有的機器來自台灣,現時已經買不到。地上有不少鋼筋,有的直徑甚至有10厘米,可用作製作木馬,李生說:「這些是以前買的,以前油麻地尚未填海,有船運送材料過來,現在不知那裏可以買了。」

 

新舊並置的油麻地

 

假如有一天守不住這老行業,升降機熟客、工程的伙計,找不到彈弓怎樣辦?他悽苦笑︰「淘寶囉。」淘寶找到彈弓,卻找不到老師傅的巧手和用心。發展下,香港速度,卻由師傅的一小時變成淘寶的一星期,殺雞取卵,如何看得見未來呢?

事事方便,講求效率的香港社會,容不下這64年的彈弓店。市建局的油旺發展大計,只重視重建,口口聲保育,卻無視老店和傳統手藝。為了發展,再犧牲我們的生存之道。